10个关键点+1个必要手续,带你避开海外并购的大坑

企业出海并购
企业出海并购
摘要
想做海外并购却怕踩坑?本文分享一线实操经验,覆盖尽职调查、谈判博弈、交割落地的10个核心动作,后揭秘国内ODI备案的必要性——少了这一步,你的海外投资可能“合法无效”!
第—步:尽职调查——摸清家底再下手
       
1. 财务尽调:别只看报表,抓“真实现金流”
很多企业创始人看目标公司时,第—眼盯着净利润,但海外公司的报表猫腻多。比如有些公司靠虚增收入把利润做漂亮,但银行流水里根本没这笔钱。真实现金流才是企业活下去的根本——你得查近3年的银行流水,对比营收和利润,还要看应收账款能不能收回来,有没有大量存货积压。
财务尽调忌讳“走过场”。我见过一家国内企业收购欧洲某品牌,报表显示年利润500万欧元,但尽调时发现对方有2000万欧元的应收账款超过1年未收回,后这些坏账让收购方亏了近千万。
  • 核查银行流水与报表的一致性;

  • 分析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和坏账率;

  • 关注存货周转速度,避免“库存陷阱”。

2. 法律尽调:隐藏债务和合规风险是“雷区”
海外并购的法律坑多!目标公司可能有未披露的担保、诉讼,或者违反当地环保、劳工法规的历史问题。比如某公司收购东南亚工厂,交割后才发现工厂欠了当地政府200万环保罚款,这钱后只能自己掏。
隐藏债务
是法律尽调的重点,你得让律师查遍目标公司的所有合同、法院记录,甚至和供应商、员工聊一聊,才能发现那些“藏在暗处的债”。
跨境并购律师说:“很多中小企业海外并购时,舍不得花钱请当地律师做尽调,结果踩了合规的大坑——比如违反欧盟GDPR,被罚上亿欧元的案例都有。”


3. 业务尽调:客户和供应链比利润更重要
目标公司的利润是暂时的,但客户和供应链是长期的。你要问:核心客户占营收的比例?有没有长期合同?供应链会不会被卡脖子?比如收购一家美国科技公司,如果它的芯片全靠某家供应商,而这家供应商和你有竞争关系,那后续业务肯定会出问题。
  • 核心客户集中度(超过30%就要警惕);

  •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替代方案;

  •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(别买“过时”的业务)。

4. 管理层尽调:核心团队会不会“跑路”?
很多人忽略管理层尽调,但这是关键!目标公司的核心团队如果在交割后离职,业务直接瘫痪。你得了解他们的薪酬结构、合同期限,甚至和他们面谈,看他们愿不愿意留下来。比如某企业收购澳洲农场,交割后农场主带着核心技术人员走了,新团队根本不会运营,后只能低价转卖。
第二步:谈判博弈——把风险写进合同里


       
5. 估值拉锯:用“动态估值”代替固定价格
估值是谈判的核心,但固定价格容易吃亏。比如目标公司承诺明年利润增长20%,但如果没达到呢?动态估值就是根据未来业绩调整价格——比如先付80%,剩下20%看业绩完成情况再付。这样既保护你的利益,也让对方更有动力完成目标。
动态估值
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,别被对方“一口价”忽悠了。
6. 条款设计:“对赌协议”不是万能药,但必须有
对赌协议(业绩承诺条款)是海外并购的标配。简单说,就是对方承诺未来几年的业绩,如果没达到,要赔偿你(比如现金补偿或股份回购)。但要注意,对赌条款要具体——比如“年利润增长15%”要明确计算方式,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。
对赌协议不能随便签:有些目标公司会承诺不切实际的高业绩,你得根据尽调结果设置合理的目标,否则对赌条款就是一张废纸。
7. 风险分配:谁来承担交割前的突发风险?
交割前如果目标公司出了问题(比如火灾、诉讼),谁负责?这个要写进合同里。比如约定“交割前的所有风险由卖方承担”,或者设置“分手费”——如果卖方违约,要赔偿你前期的尽调费用和损失。
  • 明确交割前后的风险划分;

  • 设置违约赔偿条款(比如10%的交易金额);

  • 约定不可抗力的处理方式。

第三步:交割落地——钱货两清的关键细节
       
8. 资金托管:第三方账户保障交易安全
海外并购的资金量通常很大,直接打给卖方不安全。用第三方托管账户(比如银行或信托),把钱存进去,等交割完成后再转给卖方。这样避免卖方收了钱不交割,或者你付了钱拿不到资产。
9. 交割清单:每一项资产都要“签收”
交割时要列一个详细的清单,包括所有资产(厂房、设备、专利、客户合同),每一项都要核对无误后签字。比如专利要查有没有过期,客户合同要确认有效性,别漏掉任何一项——有些卖方会偷偷拿走值钱的资产。
交割清单
是交割的“验收单”,一定要仔细核对,不能嫌麻烦。
10. 过渡期安排:别让业务在交接期掉链子
交割后到完全接手之间有个过渡期,要安排好:比如让卖方留任一段时间指导业务,或者派自己的团队提前入驻。比如某公司收购德国公司,过渡期让原CEO留任6个月,帮助新团队熟悉当地市场,业务交接很顺利。
  • 过渡期的管理层分工;

  • 业务指标的监控(比如月度营收);

  • 员工培训计划(尤其是海外员工)。

第四步:国内收尾——ODI备案为什么不能少?
       
很多企业以为交割完成就结束了,其实还有后一步:ODI备案(境外直接投资备案)。这是国内发改委和商务部要求的强制操作,没有备案的话:
1. 资金汇不出去:银行不会给你办理外汇汇款,交易无法完成;
2. 利润汇不回来:后续海外利润要汇回国内,没有备案会被卡住;
3. 法律风险:可能被监管部门处罚(比如罚款),甚至影响未来的海外投资资格。
ODI备案不是“可选操作”,而是“必做题”。很多企业因为没提前办备案,导致资金无法出境,只能放弃交易,前期几十万的尽调费用全打水漂。
安永国际说:“ODI备案一般需要1-3个月,建议在尽调阶段就开始准备材料,别等到交割前才着急——耽误交易进度是小事,错过机会才可惜。”
结尾
:海外并购是企业全球化的重要一步,但每一步都藏着坑。从尽调的深度到交割的细节,再到最后的ODI备案,10个必须点帮你把风险降到最低。希望这篇指南能让你少走弯路,顺利拿下海外目标!
温馨提示:如果您正在考虑设立海外公司办理 odi 备案,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ODI备案、海外架构搭建的合规建议,不妨随时联系安永国际-跨境合规圈。您可以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:13045865798,或者访问我们的官网:www.odibeian.cn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45865798
ODI备案FDI备案二维码
邮件:345742828@qq.com
工作时间:全年345天,9:30-18:30
我们的服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